0503月
提升行业新质生产力 推动中国农机全球化——第十二届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在北京举办
阅读:9会上,资深农机化专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中心咨询委员会顾问李伟国,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中国农机院总经理苑严伟,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心咨询委员会专家朱明,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李樯先生等分别致词。白人朴在会上指出,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发展阶段,要着力解决机械化进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持开放态度,不断创新,谱写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篇章。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郭玮作了题为“农机产业发展的机遇”的主旨讲话。他指出,目前的农机行业在困难中孕育着生机,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需求的不断拓展深化、行业基础的不断夯实与外围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内部结构的调整,均对农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他强调,不错失这些重大机遇,需要农机人的努力和各个方面的支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农机行业的更好的明天。
会上,专家聚焦 “十五五”发展战略进行了阐述。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中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刘恒新就我国农机化发展状况与趋势就了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水稻研究所所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心咨询委员会顾问陈温福做了《低碳农业的生物炭解决方案》的主旨报告,陈温福首先科普了生物炭的起源、形成、结构及应用前景,基于生物炭特殊的微观结构及理化特性,提出了低碳农业的生物炭解决方案-农林废弃物炭化还田,实现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炭还田和贫瘠土壤的C/N比平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心咨询委员会顾问罗锡文教授作了题为《智慧农业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未来智慧农业发展将推动更多尖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加快农业机械化持续进步,进而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更高层次的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添砖加瓦。
围绕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中心咨询委员会专家叶兴庆指出,农机装备业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通过技术集成,拓展农机装备业的产业边界,促进跨部门跨学科协作创新,协同提高农业现实生产力。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方言指出,当前全球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加速,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迫切,亟须加快发展农机装备新质生产力,推进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金文成在《AI技术赋能农业机械化》的报告中指出,AI技术引发行业变革,为农机发展开辟广阔空间,一方面AI赋能将促进农机管理水平提升、作业安全性增加,另一方面AI赋能将提供新的岗位空间,产生一批新职业。他建议,要完善以突出产品应用、鼓励智能化发展为侧重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以企业应用为主导,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的联合攻关体系,营造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环境,打造一批懂技术、能管理、善实操的人才队伍。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孙宝林在《以国际化战略 助力共同跃升》的主旨报告中提出,农机出口业务也面临着精准把握目标市场需求、满足技术标准和认证要求、建立海外渠道和售后体系、了解文化差异进行本地化的市场推广、风险预估及管理等重点和挑战,未来约翰迪尔将在人工智能创新和全球化方面继续开拓新空间。
在新质生产力与全球化环节,中国农垦经贸流通协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张天佐指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关键在于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通过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降低成本,通过规模化的社会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将土地以托管的方式交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来进行管理与生产,把小农户、小规模生产融入现代农业的大生产之中,实现千家万户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我们国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是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监事长、中国农机院总工程师方宪法在题为《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解决方案思考(2025—2035)》的报告中指出,对于丘陵山区一要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二要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三要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副主任韩巍研究员表示,农机大数据助力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大有为可,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正不断引入智慧化农业设备,以科技赋能,实现农业种植的播、种、管、收“数字化”“自主化”,使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有“智”更有“质”。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主任委员杨敏丽教授作了题为《走出去,讲中国农机化故事》的主题报告。据她介绍,2024年,我国与巴西就未来发展方向达成新的战略共识。中国农大工学院师生响应未来中巴两国关系发展建议、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巴西发展战略对接,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在巴西建立了2个科技小院。此外,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师和中国农机企业代表还与老挝、缅甸、泰国推进了农机化方面的合作。
会议期间,有关代表还就教研管理推广和农机装备全球化环节开展了对话与互动。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中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傅泽田,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中心咨询委员会专家、农机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刘宪,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李安宁,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拖拉机分会副主任委员宋正河,中心主任、农机化分会主任委员杨敏丽,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贮机械化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畜牧机械分会副主任委员尤泳分别主持了当天6个板块的会议内容。Θ
选自《农机质量与监督》
5月10-12日,第二届山东省现代农业装备博览会与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联袂登场,为“齐鲁粮仓”注入一剂“智能加速剂”。
本届博览会以“发展现代农机装备、助力农业强省建设”为主题,现场规划现代农业成就、智慧农业高新科技、农机装备、高校科研机构、优质农产品、养殖装备及农资等专题展区,全景展示从“地头”到“餐桌”的齐鲁农业新图景。
行业龙头、科研院校、新锐科创企业携最新成果集结,无人农场解决方案、智能收获机械、北斗导航播种机、植物工厂、畜禽智能环控系统等一批“黑科技”将集中亮相。展会同期还将举办高端论坛、供需对接会、田间日演示等系列活动,让“看得见”的装备与“摸得着”的技术同台上演。
齐鲁大地,麦浪滚滚;现代农机,蓄势待发。5月10日,诚邀国内外嘉宾共赴泉城,共鉴创新,共话未来,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添智赋能!